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在1996年曾先后做过4次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济南的泉水来自东南、南、西南三个方向,地下水在下泻过程中呈扇面状展开,在每一个点上像一个手掌,五指伸开,地下水除垂直等水位线流向外,还有斜交等水位线的若干扩散的流向,而且扩散流受岩溶发育不均的影响,有的比垂直于等水位线流向的水流快、流量大,形成脉状、网络状水系。从地质上分析,包括趵突泉、珍珠泉等四大名泉在内的泉水就是溶洞水,或是暗沟、暗河。因此,泉水得以复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补给区的来水量,
所以每年的降雨量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黄春海教授根据对济南降水量从1959年至今44年的研究,绘制了一份雨量图表。根据这份图表显示,济南市丰水、枯水每3至4年为一个周期。1961至1964年连续4年每年雨量都在800毫米以上,1965至1968年连续4年都在550毫米以下,1975至1977年连续3年都在多年平均降雨量664毫米以下,而1975年正是趵突泉水开始干涸年,1981至1983年为枯水年,趵突泉干涸9个月;1986至1989年为枯水年,趵突泉干涸一年半;1999至2002年又是枯水年,这一次趵突泉一停就是926天。黄教授认为,根据这个周期性的规律,预计2004年会是丰水周期,济南泉群应该会复涌
。同时,他表示,泉水断流的根本原因是泉水出流区与补给区同时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泉水来自当年雨量和上一年雨量,1999年济南市降雨量为575.7毫米,2000年降雨量为728.7毫米,2001年降雨量为537毫米,这表明上一年雨量起到显著作用。从降雨周期上看,2003年至少是个平水年,可以把今年的水量补上,达到水量平衡,泉水就可实现不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