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此后经历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最著名的城子崖遗址包含了多个文化层,而且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建国后,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章”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济南郡为齐州。唐时,这一带经济已相当繁荣,据历城县志记载:“唐秦琼为济南人,世代冶铁,有‘铸铁秦家’之称”。宋开国后,济南沿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1161年,爆发了耿京、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济南为路,属于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属中书省管辖。明初,曾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明清两代,济南经济发展较快,清康熙以后,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中国宰割掠夺,济南亦未幸免。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胶州湾,后又强修胶济路,从胶澳(今青岛)直达济南。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立济南市。
民国以后,济南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各界罢工、罢市、罢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成立了共产主义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1年春,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7月,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次年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正式成立,王尽美任组长。中共济南党组织成立后,不但领导了济南工人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
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济南解放。济南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济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机关均设驻于济南,济南继续保持着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地位。
|